“當歷史學家回顧21世紀頭十年的時候,他們會認為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經濟衰退,而是中國的綠色躍進。”這是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說的話。
時至2021年,中國“十四五” 開局之年,我們究竟如何加快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特別是如何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似乎比任何時候都更加令我們期盼。
這不,今年以來,只要人們稍微關注一下,就會發現高層十分重視“兩山”轉化問題。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在今年召開的兩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上,都進行了充分的專題研究,還推出“兩山” 轉化的相關政策。
一是從生態產品市場化角度。注意,這里的生態產品是指自然生態系統產生的生態系統服務,也有生態系統為了維系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環境而提供的產品。可分為三類:一是供給服務類產品,如木材、水產品、中草藥、植物的果實種子等;二是調節服務類產品,如水涵養、水凈化、水土保持、氣候調節等;三是文化服務類產品,如休閑旅游、景觀價值等。而市場交易形式又是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最有效路徑。
2021年2月19日,在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會議強調,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關鍵是要構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政策制度體系,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 徹底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的利益導向機制,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
二是從生態補償角度。這里生態保護補償是指采取財政轉移支付或市場交易等方式,對生態保護者因履行生態保護責任所增加的支出和付出的成本,予以適當補償的激勵性制度安排。
2021年5月21日,在習近平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會議指出,在黨中央統一部署下,各有關部門和地區推進生態補償制度建設,在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7 個領域建立了生態補償機制,取得積極成效,但仍然存在補償覆蓋范圍有限、政策重點不夠突出、獎懲力度偏弱、相關主體協調難度大等問題。要圍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完善分類補償制度,加強補償政策的協同聯動,統籌各渠道補償資金,實施綜合性補償,促進對生態環境的整體保護。要統籌運用好法律、行政、市場等手段,把生態保護補償、生態損害賠償、生態產品市場交易機制等有機結合起來, 協同發力,有獎有懲,決不能邊拿補償邊污染。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說到這里,人們不免欲問,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為何這個時候大門洞開?
人們知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在這里,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
所以,對當前的“兩山”轉化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不只是水到渠成,筆者覺得,還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為什么這樣說呢?
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是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根本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認識的升華。一方面,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生態環境問題是在發展中產生,也必然在發展中解決,通過建立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推進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價值。另一方面,良好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通過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補齊生態環保等領域短板,提供優質生態產品,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科學理念。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已成為這一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注重需求側管理,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進入“十四五”時期,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綠水青山、優質生態產品的需求更加迫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闡明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人民群眾在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國際場合闡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出“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等重要倡議。2020年,習近平主席先后出席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和氣候雄心峰會, 作出關于碳達峰和碳中和愿景的重大宣示,進一步闡明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全球氣候治理提振雄心并提供新思路,展現了中國重信守諾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凝結著對發展人類文明、建設清潔美麗新世界的深刻思考,在全球大國治國理政實踐中獨樹一幟,彰顯了中國特色、戰略眼光和世界價值,彰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世界意義。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決維護多邊主義,建設性參與全球環境治理,不斷提升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來,各地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 使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人民群眾獲得感持續提升。然而,在看到顯著成效的同時,也要清醒地意識到,囿于體制機制、思想認識、基礎設施等一系列因素,一些地方還面臨著優質生態產品供給不足、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不夠、雙向轉化機制不優等現實問題,進而導致打通“綠水青山” 和“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實踐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今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也是對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至關重要的一年。這就急需我們要根據“十四五”規劃要求,加快推動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也許任何一場偉大的社會變革,都伴隨著一次偉大的歷史覺醒。那么,我們到底如何加快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覺得“三個正確把握”尤為重要。
——正確把握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踐行“兩山”理念的關鍵路徑。5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浙江省麗水市召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示范現場會。麗水作為全國首個GEP核算的試點,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純凈的土壤值多少錢?2019年,麗水聚焦生態惠民、生態富民、生態為民的改革導向,在林權制度改革、農村金融改革、農村扶貧改革等重點領域創新突破,在基層實踐中涌現出“益林富農”“河權到戶”“趕街模式”等一批改革亮點,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2020年,浙江發布實施全國首部省級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標準, 為衡量綠水青山的生態價值提供了科學標尺。
借鑒生態產品價值評價體系, 就是要構建體制有效的價值核算辦法,形成一套各方認可的共同的話語體系,給綠水青山的天然價值標價,否則價值實現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筆者調研時發現,GEP核算并不復雜:我們通常所說的“綠水青山”實際上就是高質量的森林、湖泊、草地、沼澤、河流、海洋等生態系統。它們為人類生活提供三大類生態產品,包括食物、飲用水、木材、醫藥等物質產品,固定二氧化碳、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調節服務產品,以及生態旅游、美學體驗等文化服務產品。所有生態產品核算出來的經濟價值總和就是GEP。下一步,要積極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培育新型生態產業化經營主體,建立區域之間、企業之間的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等市場交易體系,推進“綠水青山”從生態資源到生態資產的轉化。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持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
——正確把握“兩山”轉化通道,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早在2011年,筆者就曾參與為保護新安江水源而開始的國內第一例生態補償試點。浙江和安徽約定,在監測年度內,以兩省交界處水域為考核標準,上游安徽提供水質優于基本標準,由下游浙江補償安徽1億元;劣于基本標準,由安徽補償浙江1億元。此后新安江流域水質改善明顯。新安江之后,汀江—韓江流域、東江流域,今年又涉及黃河流域的山東和河南,也進行了跨省補償實踐。5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全國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工作現場會。對照試點方案要求, 依托地方資源優勢,我國在創新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加快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發展生態特色優勢產業等方面已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初步探索出一條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我們要總結提煉典型做法, 注重推廣以實現保護者受益為根本的“生態補償”型、以夯實綠水青山根基為重點的“綠色銀行”型、以探索靠山吃山和靠水吃水新路徑為主導的“山歌水經”型、以“生態+”多業態融合為主體的“復合業態”型、以打造生態品牌提質增效為主導的“品牌引領”型和以推動生態產品交易為牽引的“市場驅動”型等六種轉化路徑模式,為全國“兩山”實踐提供經驗借鑒和參考樣本。
—— 正確把握系統思維, 扎實做好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堅持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定不移把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5月19 日生態環境部對外宣布,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機構成立前,由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成立前,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根據安排,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負責為首批2225家電力企業辦理開戶手續,并將于6月底上線交易。這意味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等金融機構將正式進駐,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場正式投運。與此同時,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也正在抓緊進行全國碳交易系統的聯調測試工作。
扎實做好生態綜合補償試點, 為做好全國生態補償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手上要有一把米,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專項資金。事實上,雖然中央財政自2008年設立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但是因地方配套補償資金的缺乏,在補償標準低、資金來源范圍窄的制約下,生態保護補償效果難免打折扣。這次意見第一次專項明確了補償資金的來源渠道,值得肯定。但是,就資金來源的長期保障而言,補償資金來源的渠道仍不夠清晰,需要自上而下建立健全專門的補償資金保障機制, 要明確規定對污染和損害環境的各類罰款直接留作補償資金,要在各級政府建立專項補償基金,要在財政預算中留出補償資金計劃,確保不因資金的缺乏而讓生態保護政策“束之高閣”。
二是干活要有一把尺,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性評價體系。無規矩難成方圓,生態保護是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馬虎不得。作為為生態保護保駕護航的補償工作,同樣需要系統性思維。沒有科學合理的系統性評價體系,再多的補償資金付出也難以換來生態保護的良好效果。具體說,要組織聽證會,客觀公正核定補償標準,不讓保護生態者吃虧;要組織由環保專家、受益群眾、價格評估師聯合組成的評價組,進行公開、公正的評價,讓保護生態者得到應該得到的足額補償;要建立生態保護效果評價保證機制,讓保護生態者憑保護效果按期得到可觀的收益。
三是監管要前移,建立健全終身追責的法規。前不久,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連續通報多件典型案例,觸目驚心。云南昆明“長腰山過度開發嚴重影響滇池生態系統完整性”;江西南昌“每天超過50萬噸生活污水未收集直排入城市河道、湖泊和贛江”;廣西崇左“上報國家黑臭水體治理任務的5個池塘,有4個被填平”…… 直指一些地方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缺位,說明仍需要從思想上厘清發展與環保的關系,真正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要政治責任來擔當。“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唯其如此,我們生態保護補償才能落地生根,我們的綠色發展, 才能真正從過去“賣山林”到現在的“賣生態”,變過去“種種砍砍” 為現在的“走走看看”。
“水秀山清眉遠長,歸來閑倚小閣窗。”“春風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尋客嘗。”這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放射的光芒,這是億萬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希望與追求。如今,在生態補償機制引領下的中國生態環境,正以大江南北各具特色的行進軌跡,裝點著這一偉大的新時代。
青山分外綠,金山銀山來。中國綠色發展,未來可期!
作者系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巡視員、浙江省服務業聯合會會長,研究員
本文刊于《中國發展觀察》雜志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