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重蹈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失敗的覆轍,法國希望今年11月30日在巴黎舉行的氣候大會能夠實現突破。
法國外長法比尤斯28日告訴媒體,對于11月30日舉行的巴黎氣候大會,法國已經收到了80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與會答復,其中包括美國、中國、印度、南非、巴西和加拿大等。他明確指出,歐洲領導人“也將出席”。
法國將成為這次會議的主辦國,希望達成限制氣候變暖的歷史性協議,并向195個國家的領導人發出參會邀請。
法比尤斯說:“我們和奧朗德總統決定在會議開始前就邀請各位國家元首,不要像哥本哈根峰會那樣到最后才邀請。因為那么做有兩個后果:談判人員要等元首才談判,而元首什么都沒有解決。”
他強調說:“所以才有了這個想法,在氣候大會一開始就發揮政要的推動作用。”
6年前在哥本哈根,被視為人類遏制全球變暖行動“最后一次機會”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只達成了一個無約束力協議。這一成果遠低于外界預期,被廣泛認為是一次失敗的會議。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方大會將在11月底在巴黎舉行,這次大會有雄心勃勃的目標——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達成一個適用于所有締約方、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
從1992年各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簽署第一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開始,世界各國為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已經進行了長達20年多年的談判。但一路走來并不順暢,阻礙廣泛協議達成的障礙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對于“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應如何理解?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這一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發展中國家認為,發達國家在工業化歷史上大量排放了溫室氣體,因而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發達國家則認為,發展中國家目前階段排放的溫室氣體更多,在減排上應該做得更多。
今年在日內瓦和波恩的四輪談判結束后,各國達成了一份極不完善的協議草案,因為這份草案太長,可選方案太多,而且有些還是相互矛盾的。
對此,法比尤斯指出:“我們新的談判文本有51頁,理想的話,需要解決的可選方案本應很少才對。”
他說:“雖然我們沒有做到這一點,但波恩的深入討論為巴黎峰會提供了談判基礎。”他提到了一些取得進展的問題,包括上調溫室氣體減排量承諾機制和發達國家對南方國家的資金援助。
面對各方的分歧,法國談判代表蒂比亞納表示,目前的磋商可能就緩解全球變暖達成協議,讓這個星球走向跨過這個門檻的道路。
她在接受西方媒體采訪時也承認,仍有幾個棘手的問題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