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一種稀缺的資源,而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作為這樣一種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長期以來具有非排斥性與非競爭的特征,由此導致水資源具有準公共物品的特征,這也就造成了水資源的無序開采,使用過程中浪費和濫用,水污染治理不力等現象的發生。
隨著人口的增加,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水的供給與需求的矛盾日漸突出,尤其是水資源的過度消耗以及濫采濫用,更加劇了水的供需矛盾。水資源短缺與水質污染使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水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如何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水資源利用的效率與公平已成為經濟理論界與政府決策者關注的焦點問題。
從現代產權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最為有效的經濟手段就是將水資源作為一種商品,允許使用權進行交易,以價格來真實反映水的供求關系,建立完善的水權交易市場,從而實現水資源的以供定需,實現開源節流。
水權市場建設包括內部組織結構和外部環境建設兩個方面。內部組織結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即水權市場主體、交易中介組織和市場管理者。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水權市場主體確定為政府和用水戶,而展開水資源領域存在的根本問題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水權及水權市場理論是適應水資源緊缺和市場經濟條件的管水、配水、用水方式,可以調劑供用水余缺,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據了解,我國將出臺農村階梯水價改革的頂層設計,目前已有80個縣試點農業水價改革,我國將在“十三五”期間研究提出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改革目標是建立多用水多花錢的機制,即在總體上不增加農民負擔的前提下,促進節約用水。
將研究制定的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制度,二是水權流轉制度。對于后者,由水利部牽頭的國家級的水權交易所正在按程序報批,將于今年年內成立。據了解,這家已籌備了近三年的機構,其業務框架包括水權流轉、相關工程與設備招投標、相關企業產權與實物交易、水權評估、水權金融等內容。
這兩年國家非常重視水權水市場的建設,在“十三五”大背景下,水權交易的改革與發展將提速。但是由于我國各地區水資源分布不均、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建立適宜全國范圍的水權交易市場是比較困難的。建立水權市場的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工作。
對此,水利部部長陳雷表示,目前需要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政府作用與市場機制的關系。水權水市場建設要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政府要在用水總量控制、水量分配、水資源確權登記、用途管制、水市場培育與監管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在權屬明晰之后,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依靠經濟手段激勵用水戶節約用水,促進水權合理流轉,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二是注重效率與保障公平的關系。建設水權水市場,既要鼓勵通過水權交易,推動水資源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和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又要切實加強用途管制和水市場監管,保障公益性用水需求和取用水戶的合法權益,決不能以水權交易之名套取用水指標,更不能變相擠占農業、生態用水。
三是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系。鼓勵大膽探索和試點先行,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類型的水資源確權登記和交易試點。同時,要及時總結實踐探索成果,搞好戰略規劃和頂層設計,積極推進確權登記、水權交易、用途管制、水市場監管等方面的制度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