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網3月8日訊 (本網記者 狄東陽) 近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甘肅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顯示:到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生態環境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系統資源共享,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初步建成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實施方案》顯示,甘肅將建立全省統一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立空氣環境監測網,建立水環境監測網,建立土壤環境監測網,建立聲環境監測網,建立輻射環境監測網,健全覆蓋重點排污單位的污染源監測網絡。到2020年,基本實現輻射環境質量、污染源監測全覆蓋,監測網絡立體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高。新增12套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使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擴展至各市州。新增6個地表水輻射環境監測斷面,擴展至全省各地表水系及主要水庫。新增1個飲用水水源地輻射環境監測點位、1個土壤輻射環境監測點位,使飲用水水源地、土壤輻射環境監測擴展至各市州。
《實施方案》顯示,全省要建成以自然保護區為重點的典型生態功能區生態狀況監測網絡。2017年,在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典型生態功能區生態預警監測試點,建成以衛星遙感、地面生態定位監測為主,無人機和現場監測為輔的生態預警監測網絡。利用國內主流衛星遙感數據,綜合運用地學分析、地理空間信息技術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遙感綜合解譯技術,開展不同尺度的生態狀況監測與分析評估,對人類干擾、生態破壞等活動進行監測、評估與預警。2020年,建成省級生態狀況遙感監測實驗室,在全省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重要濕地以及“四屏一廊”(河西祁連山內陸河生態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區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區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隴東隴中地區黃土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黃河地區生態走廊)典型生態區建成地面生態定位監測站或定位觀測樣地,開展全天候生態監測,綜合評估生態環境質量現狀及變化趨勢。
實現生態環境監測信息集成共享
《實施方案》指出,全省要建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集成共享機制,建設常態化的數據匯聚和共享應用管理體系,實現各級各部門獲取的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狀況等監測數據有效集成、互聯共享。構建省級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建成匯集各級各部門數據的環境監測數據庫,形成縣、市、省、國家四級逐級貫通統一的數據傳輸網絡,建成能夠實時監控監測采樣、邏輯辨別數據質量、分析處理海量數據、自動生成監測報告、實時發布相關信息、有效滿足數據共享的大數據平臺。實現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統一發布,制定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發布管理規定,規范發布內容、流程、權限、渠道等,由環保部門及時統一發布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及生態狀況監測信息,提高環境信息發布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公眾知情權。
科學引導環境管理與風險防范
《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全省要加強城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建設,形成以省級為龍頭、市級為骨干的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體系,開展大氣污染物來源解析和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工作,加強大氣污染物溯源和污染治理成效評估研究。建立和完善重點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與異常報警機制,加強重點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聯網監控,建成污染源監測綜合管理與分析預警平臺,實現污染物自動預警、超標排放告警以及追蹤定位,提高污染物超標排放、在線監測設備運行異常信息追蹤、捕獲、報警能力和企業排污狀況智能化監控水平。開展生態環境風險評估預警,定期開展全省生態狀況調查與評估,建設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對重要生態功能區人類干擾、生態破壞等活動進行監測、評估與預警。在全面提升省、市兩級環保部門監測機構應急監測能力的基礎上,加強蘭州、酒泉、金昌、慶陽、隴南等5個市級環境監測站現場應急監測、快速監測和移動監測能力建設。建立環境應急監測與決策支持系統,形成全省統一指揮、區域保障有力的應急監測網絡,為處置環境污染事故提供技術、數據與輔助決策支撐。
《實施方案》要求,全省各相關部門根據各自工作職能,按照統一的監測網絡規劃、監測技術標準、質量管理體系,開展各環境要素監測工作,建立部門分工協作機制,明確生態環境監測事權,加強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積極培育生態環境監測市場,強化生態環境監測科技創新,深入推進環境監測垂管制度改革,加大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投入,積極引導社會公眾廣泛參與。
據悉,《實施方案》的制定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快推進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生態環境監測新格局,切實提高全省生態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制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
來源:中國甘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