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越來越達成一個共識:經濟發展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被人們所接受和實踐,綠色金融就是可持續理念下的產物。
2007年歐洲投資銀行(EIB)發行全球第一只綠色金融債券以來,從歐美到中國,綠色金融發展迅速,資金規模越來越龐大。僅從中國來看,第一財經獲得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2018年綠色金融債券(含ABS)境內發行累計6277.88億元,境外發行累計1156億元,合計7433.88億元。其中,2018年全年境內外發行的綠色債券規模達2634.7726億元,同比增長6%。
“綠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潛力巨大。過去幾年,綠色金融主要是支持大型的綠色項目,如新能源、地鐵、污水和固廢處理等,這些領域還會繼續快速發展。但未來的一個新的重點,應該是發展綠色消費。消費者有了綠色偏好,綠色產業需求就會更大,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的空間也會更大。用金融工具撬動綠色消費,也會反過來支持綠色產業的發展。”在上周于香港舉辦的亞洲金融論壇上,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下稱“綠金委”)主任馬駿接受第一財經專訪表示,他看好綠色消費將帶動綠色金融的發展。
第一財經:綠色金融從前仿佛只是一個觀念、一種情懷,現在它成為我國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個主流趨勢。比如,綠色信貸業務已經占許多銀行業務的10%-20%,綠色債券和綠色基金等工具也正在成為重要投資類別。央行副行長陳雨露曾在講話中表示,中國綠色金融走在了全球的第一方陣。這具體指哪些方面?
馬駿: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時間不長,但由于政策大力推動、市場需求巨大,很快就在許多領域走在全球前列。如何來理解陳行長所說的第一方陣?我覺得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綠色債券市場規模處于世界前列。綠色債券在中國境內起步并不早,晚于EIB發行的第一支綠色債券差不多近十年。但由于中國境內市場巨大,2016年中國境內起步發行綠色債券,當年數量就達到83只,占全球總發行量近四成,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三年來,中國綠色債券在境內外發行累計7433.88億元。2017-18年,由于美國綠色按揭證券化資產發行量躍升,按在本國境內發行量來計算,美國排名第一,中國排名第二。
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機制設計是國際領先的。第一,我們有國家級的綠色債券標準,別的國家和地區現在還沒有國家標準,基本是在自愿基礎上采用國際行業協會的標準;其次,中國的綠色債券有比較嚴格的認證要求,而且90%多的綠債發行者經過了第三方認證,這個比例高于國際上60%左右的認證比例;另外,我們有對綠債籌集資金用途的管理和環境效益披露的強制要求,這一要求也高于許多其他市場。
我國的綠色基金也發展得很快。最近三年,按照基金業協會的統計,中國發起了400多只綠色基金,事實上真正涉足綠色領域的基金可能比這個數據還要多,因為這個統計只是對有“綠色”或類似名字的基金進行統計。事實上有許多基金投了綠色領域,但沒有在名字上顯示出來。所以說,綠色基金的量很大,這也是我國綠色金融的一大亮點。
在綠色信貸的許多方面,中國也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2013年中國就有綠色信貸的統計標準,是全球最早的統計標準,連續五年都有統計數字,包括綠色信貸的余額、綠色信貸的環境效益等等。尤其重要的是,我們的數據已經可以證明綠色信貸的違約率明顯低于一般信貸,這為我國考慮降低綠色信貸風險權重提供了重要依據。最近幾年,人民銀行、地方政府推出了綠色再貸款、綠色MPA以及對綠色信貸的貼息、擔保等激勵機制,湖州推出了綠貸通等降低綠色信貸信息壁壘的創新舉措,各地還在積極探索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環境責任保險等與綠色信貸配套的工具,這些政策和產品的創新在國際上還都是很少見的。
除此之外,我國在銀行的環境壓力測試、綠色金融的評價體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國際矚目的成果。最近由中國綠金委和倫敦金融城共同發起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也開始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
第一財經:短短幾年來綠色金融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具體來說,目前中國推動的綠色金融是指對哪些領域的金融服務?
馬駿:國家文件對綠色金融是有明確定義的。2016年在七部委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對綠色金融的含義進行了解讀,就是指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務。
簡單地說,綠色金融就是要支持有環境效益的經濟活動。而環境效益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治理環境污染,二是應對氣候變化,三是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治理環境污染是指治理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解決食品安全等問題,綠色金融要支持解決這些問題的項目。
應對氣候變化主要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減碳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能源轉型,用清潔能源(如光伏、風能等)替代碳排放強度高的化石能源;另一種就是提高能效,來降低碳排放。能源轉型和能效提升同時也能大幅度降低空氣污染。目前在工業節能、汽車節能等方面已經有很大進展,未來在建筑方面還有巨大的提升能效的空間,比如可以通過設計改善采光,可以用冬暖夏涼的建筑材料,還可以多用節電的空調和冰箱等。綠色金融要支持清潔能源和各類能效項目。
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資源循環。比如水的循環利用、塑料的循環利用、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將廚余垃圾做成飼料等,都是典型的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可以達到節約資源、降低污染、減少碳排放等多重目標。
當然,綠色金融可覆蓋的領域還有許多,包括生物多樣性、適應氣候變化等,不過在這些領域的bankable project(有經濟效益的項目)還不多。
第一財經:現實中我們發現一種情況,就是人們有時把經濟發展與綠色環保可持續對立起來,只要經濟效益而破壞可持續發展的狀況時有耳聞。在綠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還有哪些短板需要去補?
馬駿:雖然我剛才提到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幾個在國際領先的領域,但我們在發展綠色金融的過程中其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ESG投資等領域,我們與歐洲、英國等市場還有較大的差距,在綠色消費方面我國的綠色金融還基本沒有介入。
具體來說,聯合國負責投資原則組織(PRI)有兩千多個機構投資者會員,但目前中國的參與機構只有二十個,與我國綠色金融的體量不相匹配。我國許多機構投資者還不了解ESG投資的理念和方法,真正能夠計算投資組合環境表現、進行披露的機構可能只有一兩家,而這在英國、歐洲已是非常普遍的。另外,我們的綠色股票指數雖然已有40個,但綠色指數產品的比重仍然十分低,可能不到歐洲的1/10。我國機構投資者對綠色資產的分析能力和對企業綠色表現的影響力比歐洲還要弱很多。這些問題,與我國機構投資者高管的ESG理念不足有關,這受到企業環境信息的披露缺失、第三方分析能力有限等問題的制約。我很高興地看到,基金業協會最近發布了綠色投資指南,其中借鑒了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的許多好的國際做法,這對推動機構投資者綠色化來說是重要的一個起點。
綠色金融的另外一個短板是綠色金融尚未有效支持綠色消費。我國綠色消費剛剛起步,但潛力巨大。從長期來看,未來綠色建筑涉及到的融資量(包括給綠色開發商的貸款和債券融資,以及綠色按揭貸款)可能會是每年幾萬億人民幣的數量級,可能超過其它領域綠色金融融資量的總額。另外,以后新能源汽車和節能家電的消費量也會逐步趕上乃至超過傳統汽車和非節能家電的消費量。未來的綠色信貸和其它綠色金融產品中,會有很大一個板塊是綠色按揭、新能源和節能汽車貸款以及給綠色家電的貸款。
綠色金融還有一個短板是如何服務小微企業的綠色活動。過去幾年,綠色金融業務主要是大中型金融機構與大中型企業對接,這個范圍需要進一步擴大至中小微企業。
第一財經:面對這些問題,金融機構應該如何去做來實實在在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你有哪些建議。
馬駿:金融機構應該加大力度開發支持綠色消費的金融產品。首先是要解決這些消費服務和產品的綠色貼標問題。此外,還要研究綠色消費信貸的不良率是否低于非綠產品消費信貸的不良率。英國已有數據證明,綠色按揭的不良率低于非綠按揭的不良率。由于風險較低,金融機構就可以降低綠色消費信貸的利率,從而達到激勵綠色消費的效果。而綠色消費被刺激之后,又會創造更多的綠色消費及貸款需求,形成正向循環。一些政府的激勵措施,如綠色再貸款和綠色貼息,也應該用于支持綠色消費信貸。我認為,綠色消費和綠色金融相結合,將成為綠色金融發展的下一個藍海。
另一個方面,綠色金融未來要推廣至大量的中小金融機構和中小微企業,才能逐步做到綠色金融對實體經濟的全覆蓋。銀行給小微企業的貸款一般都不是項目貸款,而是流動資金貸款或給企業主的個人貸款,因此傳統的以項目是否綠色來界定綠色信貸的做法就不適用。下一步,要解決如何界定綠色小微企業的問題。我考慮,是否可以從小微企業所從事的主業、綠色產品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是否使用綠色供應鏈、是否有污染記錄等維度來界定。一旦某個小微企業被界定為綠色企業,這家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就應該界定為綠色信貸。
第一財經:目前香港也在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你的一個新的頭銜是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內地與香港兩地之間的綠色金融發展有哪些領域可以共通共融互相促進?
馬駿:香港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是一個比較成熟的開放性金融市場,有綠色偏好的許多國家的投資者聚集在香港。這次在香港召開亞洲金融論壇期間,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和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共同組織了57家內地潛在綠色債券發行機構到來香港,了解香港的綠債市場情況。這兩天他們一直都在開會,見投資人、承銷商,內地與香港的金融監管部門也積極推介了香港的綠色金融市場。
2018年前三個季度,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債券達80億美元,遠遠超過2017年的30億美元。香港已宣布要發行1000億港幣的政府綠色債券,還為首次到香港發債的發行人提供250萬港幣的補貼和綠債認證補貼,其優惠政策的力度是領先全球的,我認為香港綠色債券市場在未來幾年會成長得非常快。
我們在香港發起成立綠色金融協會的目的,一是組織業界的力量來向內地和其它國家推介香港綠色金融市場,尤其是綠債市場;同時,要在香港推動綠色銀行原則以及信貸綠色化,孵化更多綠色資產管理的機構,爭取成為中國內地和“一帶一路”國家綠色項目的重要融資平臺。香港特首非常支持協會的工作,親自參加了協會的成立儀式。
香港和內地在綠色金融方面是互相促進、互相補充的關系。比如,香港提供了較低成本的國際綠色資金,內地應該充分利用。事實上,內地發行人已經占香港綠債發行市場的60%。位于香港的國際機構投資者可以給內地帶來許多ESG投資的理念和方法。但是,內地也有許多方面值得香港借鑒,包括對銀行的綠色信貸指引、綠色金融指標體系、對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規劃、政府對綠色項目的激勵措施等。在這些領域,內地的一些好的做法已經開始成為香港發展綠色金融的借鑒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