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常紀文
2019年,我國發展外部環境中的挑戰因素明顯增多,國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推動高質量發展已經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部署下,全國各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在各方面取得顯著成就。
生態文明建設方向進一步明確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得到深入宣傳、貫徹和落實。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的講話,向全世界傳遞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和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
確立生態文明建設新階段的制度藍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系統部署,為生態文明建設新階段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描繪了制度建設的藍圖,為2020年后繼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共識進一步得到夯實。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視察重慶等地時指出,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構建市場競爭力強、可持續的現代產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指出:“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我們既要有只爭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堅守。”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態環境問題來源于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同樣地,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和條件也決定于所處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就是說,處于什么樣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就有什么樣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就有什么樣的條件和能力解決這個階段的生態環境問題。發達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的歷史表明,工業化的轉型期是最佳的生態環境治理和法制建設時期。目前我國處于轉型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體制改革的最佳窗口期,到了有條件也有能力擯棄“先污染后治理”傳統道路的歷史階段。
筆者認為,要解決轉型期的中國生態環境問題,需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要有必要的歷史緊迫感,抓住國際產業競爭的時間窗口,抓住機遇夯實產業基礎、特色,穩中求進,做優做強制造業和化工業,不斷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統籌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二是要保持必要的歷史耐心。總的來看,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的生態文明從實力上看還屬于發展中階段的生態文明,離發達階段的生態文明還有較大的差距。按照黨的十九大關于2035年美麗中國基本建成和2050年美麗中國全面實現的目標部署,全面建成與中等發達國家對標的美麗中國仍需付出長時間的艱苦努力。
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對于重點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再次強調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這些要求,對于堅定全社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態環境治理的模式和措施更加成熟
一是生態環境監管模式更加成熟。在過去的幾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很大成績。國家將有關的經驗移植到水和土壤環境保護的領域,取得了較大成功。如2019年5月,生態環境部啟動水環境治理的“紅黑榜”排名制度,層層傳導壓力,倒逼各地黨委和政府加強水環境的保護和治理。
二是突出精準治污、源頭防控。2019年,中央多次強調反對“一刀切”式的簡單粗暴執法。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積極貫徹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作為首要的工作任務,對企業開展分類分級環境管理。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要重點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善相關治理機制,抓好源頭防控。
總的來看,我國的污染防治逐漸從以末端治理為主的環境污染治理階段轉向以源頭防控為主的環境治理階段,既減少生態環境保護成本和無效投資,也促進企業經濟的長遠發展。
三是推動區域協同和流域協同。區域協同,能夠培育區域產業優勢,共同形成和提升區域的產業競爭力。同時,通過區域和流域協同,能夠精準治污,合力提升區域和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整體成效。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等綱領性文件相繼發布,區域協調高質量發展模式正在開花結果。
2019年9月18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河南鄭州舉行,會議提出了“大保護、大治理”要求,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定下了調子,明確了指導思想和努力方向。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開啟了我國大江大河流域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法治化邁出堅實一步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正從督促地方端正生態環境保護態度、打擊生態環境違法、營造良好守法氛圍為主要任務的階段,步入強調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基礎、提升綠色發展能力、促進高質量發展為主要任務的階段。
從督察事項來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從側重環境污染防治向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防治并重轉型。從督察模式來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從全面的督察向全面督察與重點督察相結合轉型。從督察方式來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從監督式追責向監督式追責和輔導、輔助并舉轉型。從督察重點來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從著重糾正環境違法向糾正違法和提升守法能力相結合轉型,既治標,也治本。從追責對象來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從主要追責基層官員向問責包括地方黨政主官在內的各方面、各層級官員轉型。從督察體制來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正在得到其他機構巡視和督察工作的協同支持,督察的權威性得到進一步增強。從督察規范化來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從專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督察向全面的生態環境保護法治督察轉變。從督察實效來看,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解決了老百姓身邊關心的環境問題大約15萬個,成效巨大。
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結束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9年6月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按照規定的要求,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包括例行督察、專項督察和“回頭看”等,督察對象包括省級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承擔重要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有關中央企業等。《規定》對督察的目的、機構、任務、事項、步驟、方式、內容、時間、紀律等作出了具體細致的規定,奠定了督察制度的法制基礎。
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實現綠色轉型
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正成為各地生動實踐。2019年3月,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印發浙江(麗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形成多條示范全國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制度體系,建立一個面向國際的開放合作平臺。2019年5月,《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出臺,要求將海南打造成生態價值實現機制試驗區。總的來說,通過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制度創新,通過信息平臺的構建,通過特色和優勢產業的培育,各地綠水青山所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正在有序地實現其經濟價值,不斷釋放生態建設所帶來的經濟紅利和社會紅利。
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2019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綠色生活創建行動總體方案》。7月1日上海市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目前全民參與的垃圾分類工作成效顯著。11月北京市修改了《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全市城鄉垃圾分類作出了強制性的規定。這對于在全國弘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具有引領作用。
2019年的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成就來之不易,值得欣慰。但同時也要對2020年要面對的現實生態環境問題和區域綠色發展的壓力保持清醒的認識。
2020年及其今后的較長一段時間,各地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將持續存在。但總體上看,我國仍將會處于轉型期即新舊動能轉換期和發展階段轉換期即接力賽的“交棒期”。這一時期往往是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是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協同共進的攻堅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將持續深化。行百里者半九十,一旦松勁或走回頭路,就會前功盡棄,掉入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
因此,我們必須樹立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歷史信心,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培養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歷史耐心。保持全身心投入綠色發展的歷史耐力。按照既定的目標和部署,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和方法,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建設,不斷展現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生態文明新畫卷,深入展示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方案的影響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