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体验区免费嘿嘿影院,青青河边草免费观看电视剧5

  • 1
  • 2
  • 3
  • 4
  • 5

2023年十大最具影響力碳中和新聞

來源:網絡 上傳:本站 時間:2024-01-01 閱讀:

  中央深改委重磅文件:

  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

  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要立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堅持先立后破,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優化完善調控方式,加強碳排放雙控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碳排放雙控各項配套制度,為建立和實施碳排放雙控制度積極創造條件。

  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可以有效避免能源總量控制的局限性,是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與時俱進推動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制度保障。在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的同時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并且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綠色空間。

  02

  中央召開高規格環保大會:“雙碳”目標是堅定不移的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這也是時隔5年后,中國再次召開最高規格的全國性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此次大會總結了過去十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指明了未來五年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

  這次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是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又一個新的重要里程碑,實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實踐基礎上的創新發展,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指出,我們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自己作主,決不受他人左右。

  習近平強調,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升國家油氣安全保障能力。

  03

  中美攜手,發表關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

  中美兩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今年中美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回歸合作,為全球氣候行動注入新動能,對全球氣候治理有著重大且積極的影響。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和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分別于2023年7月16—19日在北京、11月4—7日在加利福尼亞陽光之鄉舉行會談。

  11月15日,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就兩國關系以及世界和平發展的重大問題坦誠交換意見;同日,兩國發表關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

  根據這份總共25點的聲明,中美雙方重申致力于合作并與其他國家共同努力應對氣候危機,并宣布啟動“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工作組將聚焦聯合聲明和聯合宣言中確定的合作領域,包括能源轉型、甲烷、循環經濟和資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續省/州和城市、毀林以及雙方同意的其他主題。

  04

  CCER市場即將重啟,頂層設計政策密集發布

  自從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之后,為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碳減排,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市場重啟的呼聲也日益高漲。2023年陸續出臺系列配套政策,為此市場的重啟做好充分準備。

  10月19日,生態環境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明確組織建立統一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和交易系統,提供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的集中統一交易與結算,這是保障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有序運行的基礎性制度。

  10月24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包括造林碳匯、并網光熱發電、并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等4項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作為自愿減排項目審定、實施與減排量核算、核查的依據。

  《關于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有關工作事項安排的通告》,則公布了暫定的CCER登記、注銷、統一交易與結算機構。

  此后,《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和結算規則(試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規則(試行)》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設計與實施指南》等文件紛紛制定。CCER作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要補充,此次重啟是市場多年期盼,意義重大。

  05

  可再生能源綠證核發全覆蓋,推動綠色電力消費

  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將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常規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已建檔立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所生產的全部電量核發綠證,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

  《通知》中提到,綠證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是認定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消費的唯一憑證,可交易綠證除用作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憑證外,還可通過參與綠證綠電交易等方式在發電企業和用戶間有償轉讓。

  12月13日,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綠證核發工作啟動會,12家申領綠證的發電企業和10家綠色電力用戶代表現場獲頒國家能源局核發的首批綠色電力證書。

  國家能源局首批核發綠證約1191萬個,涉及項目1168個、發電企業755家。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不斷攀升,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后,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證供應市場。

  綠證核發對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具有重要意義,還將推進產品碳足跡管理等工作。

  06

  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速,提升新能源支撐能力

  自從2021年3月15日中央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這個論述以來,如何提高新能源占比,推動清潔電力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成為電力系統改革的重要議題。

  2023年,新型電力系統文件密集出臺,總體架構和重點任務逐漸清晰。

  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關于加強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提出了27條意見和建議。并對如何夯實新型電力系統穩定基礎,如何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全過程穩定管理,如何構建穩定技術支撐體系,都提出了詳細的部署。

  6月,國家能源局組織發布《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全面闡述了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理念、內涵特征,制定“三步走”發展路徑,并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總體架構和重點任務。

  7月,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更好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該《指導意見》抓住我國能源轉型的核心問題——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以電力系統的轉變來適應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和新形勢下能源轉型的迫切需要。

  07

  《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發布:支持甲烷減排項目開展CCER交易

  近年來,國內外就控制甲烷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意義達成共識,并相繼采取了一系列實際行動。中國也不斷出臺和實施甲烷減排相關政策。

  11月7日,生態環境部等11部門發布關于印發《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中國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甲烷控排基礎能力,規范重點行業甲烷排放,加強技術創新和應用,加強甲烷排放控制領域的國際合作,綜合多項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甲烷作為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具有增溫潛勢高、壽命短的特點,主要來源于煤炭、油氣生產、農業和廢棄物處理等領域。甲烷減排不僅能夠應對氣候變化,對能源安全、糧食安全、人體健康等也有益處。

  《甲烷方案》是我國開展甲烷排放管理控制的頂層設計文件。文件提出,要創新完善經濟激勵政策。完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甲烷利用和減排項目開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CCER)。鼓勵甲烷排放控制工程項目開展氣候投融資。

  08

  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首次超過50%,中國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重要貢獻

  2023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年內連續突破13億、14億大關,達到14.5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首次超過50%,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可再生能源發電量3萬億千瓦時,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三分之一,成為保障電力供應的新力量。這折射出我國能源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多元綠色發電供應體系基本形成。

  此外,我國新能源產業全面發展,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重要貢獻。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超過51%。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穩居全球第一,保有量超過1800萬輛、占世界一半以上。全面停止新建境外燃煤電廠,供應了全球50%的風電和80%的光伏設備。我國積極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安排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專項資金超過12億元人民幣,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09

  《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發布,選擇100個城市和園區試點

  11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方案》提出,將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00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聚焦破解綠色低碳發展面臨的瓶頸制約,為全國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到2025年,試點城市和園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試點范圍內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機制基本構建,一批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舉措和改革經驗初步形成,不同資源稟賦、不同發展基礎、不同產業結構的城市和園區碳達峰路徑基本清晰,試點對全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示范引領作用逐步顯現。

  《方案》還明確,首批在15個省份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試點城市建設主體原則上為地級及以上城市,試點園區建設主體為省級及以上園區。

  10

  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2021年7月16日,萬眾期待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首批2000多家電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

  兩年后的12月23日,在“2023中國可持續投資發展論壇”上,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表示,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今年11月30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4.23億噸、235.7億元。總體來看,全國碳市場運行框架基本建立,各關鍵環節初步打通,已經實現預期目標。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對于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01

  COP28達成“擺脫”化石燃料的《阿聯酋共識》

  12月1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超時”一天,于阿聯酋迪拜閉幕。當日,198個締約方圍繞《巴黎協定》首次全球盤點,氣候損失和損害資金、公平公正轉型等多項議題達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阿聯酋共識》。

  此次氣候大會達成了首個擺脫化石燃料的協議,但該協議并未強制要求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會議的最終文本呼吁“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統中擺脫化石燃料,在這個關鍵的十年里加快行動,以便在科學的指導下,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COP28為氣候行動總計籌集了超過850億美元資金,并就氣候損失與損害基金達成歷史性協議,該基金目前已開始運行。

  法新社稱,這是聯合國氣候峰會舉行近30年來,各國首度一致同意將從化石能源轉型。COP28峰會主席蘇爾坦·賈比爾表示,阿聯酋對在促成史上第一個呼吁擺脫化石燃料的氣候協議中所發揮的作用“感到自豪”。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在閉幕儀式上表示:“雖然我們沒有在COP28翻過化石燃料時代篇章,但達成的成果是結束化石燃料的開始。”

  02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2023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

  世界氣象組織11月30日在COP28氣候峰會開幕當天發布暫定版《2023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并宣布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另外,2015年到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9年。

  截至10月底的數據顯示,這一年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1850-1900年)的基線高出約1.4攝氏度。世界氣象組織警告說,今年早些時候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在明年讓高溫天氣加劇。

  報告顯示,溫室氣體水平創歷史新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已比工業化前時代高出50%。海平面上升創歷史新高,而且還在加速上升。在未來,洪水、野火、冰川融化和熱浪的發展趨勢將令人擔憂。

  世界氣象組織呼吁參加COP28的全球領導人采取更多行動,保護人們免受氣候災難,要求發達國家兌現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承諾,并提出明確計劃,表明他們將如何兌現到2025年將適應資金增加一倍的承諾,從而讓每個脆弱的發展中國家都能得到所需支持。

  03

  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正式生效,引發各國不滿

  2023年1月1日,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正式生效。IRA提供近3700億美元的補貼及稅收優惠,旨在加速推動美國本土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等產業發展。

  在實施的第一年,IRA極大地推動了美國清潔能源經濟的發展,并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場清潔能源補貼競賽,對全球清潔能源產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外部團體估計,簽署一年以來,《通脹削減法案》中的清潔能源和氣候條款就創造了超過 17萬個清潔能源就業崗位,各公司已宣布了超過 1100 億美元的清潔能源制造投資。美國勞工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分析,到 2030 年,該法案將幫助美國風力發電量增加兩倍,太陽能發電量增加八倍,并增加近 150 萬個就業崗位,為經濟帶來 2500 億美元的收入。

  這項法案自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以來,就遭到了來自各個國家的不滿。尤其在歐洲內部引發擔憂和不滿,他們認為,美國的IRA通過補貼挖走歐洲制造業,帶來不公平競爭。

  04

  歐盟啟動全球首個碳關稅機制,或開啟氣候貿易新時代

  2023年5月16日,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法規案文在《歐盟官方公報》上公布,正式成為歐盟法律,并于5月17日生效。這使歐盟成為全球首個征收“碳關稅”的經濟體。

  CBAM是指歐盟對從境外進口的鋼鐵、水泥、鋁、化肥、電力和氫能等特定產品額外征收碳邊境調節費用的貿易措施,將于2023年10月1日起試運行,過渡期至2025年底,2026年到2034年逐步全面實施。

  CBAM的實質是要求其他貿易國進行與歐盟對等程度的減排,歐盟或借此設立非貿易壁壘,建立其產業競爭新優勢,并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掌握“定價權”,這或引發國際貿易新沖突點。CBAM忽視他國利益訴求和政治關切,與WTO等多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缺乏有效連接,對全球氣候治理框架構成挑戰。

  此舉引發其他國家效仿,12月18日,英國政府表示,英國將從2027年起對部分產品征收新的碳進口稅,以幫助保護英國制造商,并匹配歐盟的類似措施。

  05

  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發布,提出“具有氣候韌性的發展”

  2023年3月20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氣候變化2023》,這份報告是IPCC第六次評估周期的最后一份評估產品。這份由當前世界最頂級的氣候科學家共同撰寫的報告整合了自2018年以來IPCC發布的三份工作組報告以及三份特別報告的調查結果,以對當前氣候緊急狀況與應對方法做出權威和科學的評估。

  報告指出,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化石燃料的燃燒以及不平等且不可持續的能源和土地使用導致全球氣溫持續上升,現在已經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了1.1攝氏度。這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愈加頻繁和強烈,使全球各個地區的自然和人口日益陷入危險之中。隨著氣候變暖加劇,糧食和水不安全將會日益嚴峻;如果這些風險與大流行病或沖突等其他不利事件同時發生,將變得更加棘手。

  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氣專委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具有氣候韌性的發展”,實現氣候韌性發展,需要將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結合起來。

  06

  歐盟達成里程碑協議,2035年起禁售化石燃料新車

  3月28日,歐盟成員國最終達成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批準從2035年起禁售化石燃料新車。

  經過討論,歐盟27國達成妥協,允許2035年后銷售使用可再生合成燃料(e-fuel)的汽車。同時歐盟同意在一項單獨的提案中對生產合成燃料汽車做出進一步的承諾,該提案應在2024年秋季通過。

  這項協議重申了階段的和最終的減排目標:與2021年的水平相比,從2030年到2034年,新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5%,新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0%;從2035年起,新車和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100%,即實現零排放。

  歐盟傳統燃油車退市將引發消費者、汽車行業生態的巨大變化,是碳中和目標下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的重要體現之一,將給全球汽車業發展帶來空前的挑戰和機遇。

  07

  國際能源署:2023年太陽能投資首超石油

  5月25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了《世界能源投資2023》報告,報告顯示,隨著清潔能源迅猛發展,2023年全球對太陽能的投資有望首次超過對石油生產領域的投資。

  報告指出,到2023年,全球能源投資預計約2.8萬億美元,其中化石能源的投資則約為1萬億美元,而有超過1.7萬億美元將用于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和存儲等清潔能源技術。其中,2023年太陽能產業投資將首次超過石油,預計全年有3800億美元投入太陽能產業,3700億美元投入石油生產領域。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 表示:“清潔能源正在迅速發展,比許多人意識到的要快。這在投資趨勢中很明顯,清潔技術正在擺脫化石燃料。”比羅爾同時指出,歷史上第一次太陽能投資額高于石油生產投資額,這可能是象征性的,但它非常重要,因為它顯示了潮流的轉變。

  08

  歐盟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凈零工業法案》等陸續發布

  俄烏沖突使歐洲更加堅定了擺脫單一能源供給和加速能源轉型的決心,2023年多項加速能源綠色轉型計劃相繼發布。

  2月1日,歐盟正式推出《綠色協議產業計劃》(The 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該計劃基于建立可預測和簡潔高效的監管體系、加快獲得融資的速度、提升綠色轉型技能以及發展有彈性的供應鏈開放貿易四大支柱。

  10月9日,歐盟理事會的通過修訂后的”可再生能源指令“和 ReFuelEU 航空法規,標志著歐盟“Fit for 55”立法方案的最后兩個支柱也搭建完成,歐盟現在擁有涵蓋所有關鍵經濟部門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目標。根據新的可再生能源指令,歐盟將在2030年前將可再生能源在整體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從之前的32%大幅提高到42.5%,并額外增加 2.5% 的指示性補充,以實現 45% 的目標。

  11月13日,歐洲議會和代表歐盟成員國的歐盟理事會就《關鍵原材料法案》的共同文本達成一致,該法案為戰略原材料供應鏈上的本土產能設定了明確的基準。

  12月7日,歐盟理事會表示已就《凈零工業法案》草案達成一致立場,該法案提出,到2030年,歐盟將在本土生產制造其所需凈零技術產品的40%,包括太陽能光伏板、風力渦輪機、電池等。該立場文件還擴大了非戰略性凈零技術清單,將與生物技術相關的氣候和能源解決方案等包含在內。

  09

  全球ESG新標發布,202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2023年6月26日,經過一年多的全球意見征集和修改之后,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正式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1號:可持續發展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 IFRS S1》和《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 IFRS S2》兩份ESG信披準則。

  此外,ISSB 還發布了隨附的指南、結論依據、效果分析、項目摘要和反饋聲明。此次正式發布這兩份可持續發展相關信披準則將于202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截至目前,來自全球64個司法管轄區近400個組織已承諾推動ISSB氣候相關準則的采納和使用。其中包括140多家公司、70多家機構投資者、40多家專業會計和審計機構、25家監管和標準制定部門,以及代表全球數千家公司的企業團體和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20萬億美元的投資機構團體。

  至今,新加坡、澳大利亞、中國香港、日本以及南美洲和非洲部分國家的市場監管部門,已經或正在就采納ISSB準則展開行動。

  10

  可控核聚變進入新時代,一年之內實現三次凈能量增益點火

  2023年7月30日,美國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再次實現了聚變點火,當時其光束向目標傳遞了相同量的能量(2.05 兆焦耳),但這一次,由此產生的內爆導致同位素在融合成氦時釋放能量,產生比太陽核心高六倍的溫度,并產生了 3.88 兆焦耳的聚變能,比輸入能量增加了 89%,創下歷史最高。

  10月,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再次成功“點火”兩次,即實現可控核聚變凈能量增益,讓核聚變反應產生的能量多于這一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至此美國科學家成功將點火次數增至四次。

  這些點火實驗中,NIF不僅實現了凈能量增益,效率與精度也在不斷提高。其中10月30日最新的一次實驗再刷記錄,其輸入能量首次達到2.2兆焦,3.4兆焦耳的輸出能量也位列歷次點火實驗第二。NIF向實現數十兆焦耳甚至更高產能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自去年12月13日以來的一年之內,美國可控核聚變實驗四次實現凈能量增益。這一系列成就標志著人類在核聚變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也為清潔能源的未來點燃了新的希望。

    <p id="455kk"><big id="455kk"></big></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边坝县| 波密县| 岳池县| 三明市| 兴安盟| 阳曲县| 云梦县| 平安县| 广宗县| 泰来县| 普陀区| 祥云县| 红河县| 宁蒗| 杭锦后旗| 晋江市| 当阳市| 松江区| 阿巴嘎旗| 三台县| 五原县| 钟山县| 密云县| 龙山县| 海口市| 万山特区| 汝州市| 建德市| 乐山市| 中方县| 鄂州市| 泰安市| 牡丹江市| 盘山县| 雅江县| 南溪县| 大竹县| 长岭县| 八宿县| 周宁县| 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