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占亭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傳達了省委主要領導關于我市大氣污染治理相關批示精神,研究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鼓勵社會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等事宜,會議要求要把大氣污染治理提升到低碳城市建設的高度推進,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魅力蘭州。(相關報道見8月13日《蘭州日報》一版)
近些年來,垃圾圍城、十面“霾”伏、水體污染等事件在全國不少地方時有發生,在政府有關部門將生態保護、環境治理、低碳城市建設等問題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來對待的同時,公眾對生態環境的敏感度與關注度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建設低碳城市、實現綠色發展的道路上,除了政府部門的積極行動大力倡導,廣大民眾除了敏感與關注之外更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以實際行動加入這一行列,畢竟面對一個被污染的家園,誰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與以往環境污染源多來自工業化生產不同的是,當下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很大比例的污染源正是來自居民的生產生活。在工業、交通、能源和建筑四大主要污染排放源中,交通、能源、建筑三個大項都與公眾生活直接相關,這三項的比例在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甚至可以高達70%以上。由此可見,廣大群眾在建設低碳城市中不僅僅是接受者,更應該是實踐者、宣傳者和監督者,每一個市民都應參與到低碳城市建設之中,真正樹立與地球母親同呼吸共命運的觀念意識,并把這種意識化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行為習慣,自覺節儉消費,崇尚綠色生活,為低碳減排貢獻力量。如隨手關燈、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節能燈、少吃口香糖、使用環保袋、自覺提高空調制冷溫度、步行上下樓梯、出門少開車等等都可以做到減少碳排放。從我們身邊來看,筆者就發現從城市公共自行車推廣使用以來,身邊有很多人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以及出外游玩,既鍛煉了身體,減少了能源消耗,還不必為交通堵塞煩心,他們將低碳出行的綠色生活踐行得有聲有色。
打造一座低碳城市究竟需要多久時間,沒人計算過。但毋庸置疑的是低碳之路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遵循低碳理念合理規劃城市,可讓城市交通、公共安全、能源循環系統建設得更加科學有效。只要同呼吸,就應共命運,建設低碳城市需要大家共同行動起來,相信有了全社會的努力,天藍水碧、風清氣朗的環境就一定會常駐身邊。